上海顺源印务有限公司是上海印刷厂、印刷公司行业知名企业,专注于宣传册印刷丨画册印刷丨彩色印刷丨单页印刷丨样本印刷等印刷业务,为客户提供设计印刷一条龙服务!

上海印刷厂 顺源印刷
400-026-0808

远程客户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海以外地区企业的设计印刷需求,顺源印刷公司.....详细了解>>

远程客户解决方案
输入您的电话,我们即刻给您回电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资讯 >> 印刷知识

印刷术的由来

时间:2024-09-20     来源:

它改变了靠人工抄写传播知识的局面,满足了人们对阅读的需求。

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为了避免民间把当时最通行的经典著作辗转传抄造成讹误,汉灵帝请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等将六经刻写在石碑上,立在太学府门前,作为众人抄写的标准。有人为图省事,发明了拓碑的方法。这是雕版印刷的萌芽。

在唐代,中国人率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开创了印刷史的新时代。人们把写好字的薄纸反贴在梨木、枣木等质量较好的木板上,把无笔画的地方用刻刀凿去,于是,得到一块凸出反字的印版。在印版上涂上墨,盖上白纸,就印出了文字。

雕版印刷术的最先受益者是佛教。大量的佛像、经典被印刷,并在民间广泛流行,佛教徒队伍迅速扩大。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的雕版印刷物是1900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里发现的一本佛教经典《金刚经》,上面注明"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868年)。971年,《大藏经》在成都被印出,耗时12年,共5040卷,仅雕版就有13万块之多。

1340年,湖北江陵刻印《金纲经注》,采用了朱墨两色套印的新技术。雕版印刷发展到了顶峰。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书的局限越来越明显:印一页书必须雕一块版,遇到文字多的大书,往往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雕版存放久了,还会虫蛀、变形、损坏。印刷技术必须变革,这样活字印刷术就应运而生了。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昇首创了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印刷业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昇把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毛坯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然后,用火将刻好字的胶泥烧硬,就得到了单个胶泥活字。排版时,根据稿本拣字,整齐地排在一块四周有框、中间放有松香、蜡、纸灰等混合药剂的铁板上;排满了一版,就用火烘烧,使药剂稍微熔化,再用一块板子从上面压平,使板上的字面平整。待药剂冷却凝固,活字就固定在板上了,就做成了版型。然后,像雕版印刷那样,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毕,再把字板烘热,把药剂烤化,把活字从铁板上拣出来,供下次再用。

为了提高效率,毕昇还设计出了一套科学的排版、拣字方法。每一个单字都做了几个印模,而"之"、"也"等常用字则有20多个印模,以备一版内重复使用。为使拣字工人不致在一大堆字印中盲目翻寻,毕昇把字印按韵目分类,放在不同的木格子里,并贴上标签。为了可以连续印刷,他还准备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现存最早的泥活字版

印刷品是在宁夏发现的约14世纪初的西夏文佛经。

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改进了木活字印刷法,他花了两年时间,做成木活字3万多个,以供印刷。王祯还创造了"转轮排字架",他把木活字按韵编号排列在两架木制的大转盘里,拣字工人只要坐着推动转盘,便可以方便地拣出所需之字,进一步提高了拣字排版的速度。

在12世纪前后,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传到了埃及;13世纪后,印刷术传到了欧洲。朝鲜人总结了中国锡活字印刷失败的经验,创造了铜活字。1450年,德国的古登堡用铅、锡、锑的合金初步制成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印了42行本《圣经》。不久,印刷术遍传欧洲各国。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的铅字印刷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分享: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21-64696976 021-64684606 021-64697746

传真:021-64683812

邮箱:shunyuanprint@126.com

网址:http://www.shunyuanyw.com/

全国客户热线: 400-188-1388

扫码关注顺源微信
扫码关注顺源微信
在线客服